沐爾部落格

2023年液晶電視推薦15個重點,面板尺寸、畫質、智慧連網、聲音、遊戲、護眼完整解析一次看懂

液晶電視規格不斷推陳出新,現在主流電視規格到底是甚麼呢?選購上又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呢?賣場規格琳瑯滿目,價差不小,適合我的電視怎麼選?隨著 4K電視概念越來越熱,我需要 4K 電視嗎?市場上標榜4K電視的產品也越來越多,不同品牌的 4K電視還是存在一些差異性,我要如何選?本文將透過液晶電視推薦的15個重點,從不同層面一一說明要如何選購電視。

內容目錄 隱藏

液晶電視面板與尺寸:越來越大,主流4K為主,場合決定尺寸,預算決定面板

解析度革命:4K大尺寸電視螢幕

為了呈現更高層次的畫質,顯示面板廠商積極開發超高清(Ultra HD/UHD)面板,推出所謂的4K電視。其解析度3840 x 2160規格提供比既有Full HD電視高上4倍的解析度,讓影視畫質再次升級。一般我們熟悉的Full HD解析度僅有1920×1080,4K剛好是Full HD在水平與垂直方向解析度的2倍,以面積(總像素)來說就是4倍,這代表可以觀賞到更逼真的畫質和更細膩的畫面。目前市場上的主流大致上就分成1080P與4K兩大類型的電視解析度,因此選擇上其實不難判斷。1080P屬於小預算低階機種,4k成為時下主流機種,而且預期將是市場未來幾年的主流機種。

除了4K之外,雖然更高規格的8K也被提出,不過以目前來看,4K在未來幾年仍將是市場主旋律,因為配套的數位內容產業在製作成本、儲存與網路速度上,顯然在成本與效益上更為合理,因此以目前來看,選購4K電視螢幕即可滿足未來幾年主流解析度。至於1080P則適合預算有限的消費需求。

重點1:預算允許的情況下,選大尺寸。

一般情況下,臥室基本上建議 43 吋以上,客廳則是推薦選購 55 吋或 65 吋以上的電視,可以享受最佳視覺效果,並且選用 4K 機種。

電視面板推薦哪一種:QLED/OLED/LCD/LED的差別3

電視面板的成像有許多種類型,我們常說的液晶螢幕稱為LCD(液晶顯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可以指任何使用液晶的任何顯示面板,即使是大尺寸螢幕的LED背光類型,都是LCD範疇。「所有的 LED 都是 LCD,但並非所有 LCD 都是 LED」。

液晶面板的類型很多,包括最早出現的TN、IPS 和 VA 等,用途廣泛,隨著市場發展與技術改變,TN顯示器逐漸被市場淘汰,消費市場對於螢幕尺寸的需要也催生不同技術,以電視面板來看,可分為需背光的 VA、IPS、QLED 面板、而背光又分傳統 LED 與 Mini LED 及不需背光的 OLED 等這幾類技術。

一般常見的規格是IPS 和 VA

IPS 和 VA 是你在電視、顯示器和筆記型電腦規格中最常見的主要類型 LCD 顯示器,它們在對液晶的運用方式上各不相同,也是歷時最久的技術,先簡單認識這幾種螢幕:

  • IPS螢幕面板:中文是橫向電場效應顯示技術 (In-Plane-Switching Liquid Crystal),英文簡稱為In-Plane Switching,這是1996年開發的LCD廣視角技術,廣泛的使用在液晶電視及平板電腦上,有效改善當視角差時,在TN螢幕上出現的色差及其他問題,缺點是對比度受到限制。
  • VA液晶面板:垂直排列液晶(Vertic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跟TN液晶相比VA液晶有更高的對比度和更寬廣的可視角度,是當今大部份曲面顯示器採用的主流技術。
  • TN液晶面板:扭曲向列型液晶(TN, twisted nematic liquid crystal),以往是最常見的液晶驅動方式。TN液晶在液晶技術發明以來被廣泛使用,直到VA、IPS液晶出現,逐漸被市場淘汰。
IPS面板VA面板TN面板
優點色彩豐富、視角廣色準中等(遜於IPS)、暗部(黑暗處)畫面表現最好反應速度最快、便宜
缺點反應速度中等、漏光、機體溫度較高,價格較貴反應速度慢  色準差
適合族群繪圖工作者、
對色彩要求高的人
常看影片的人打電動的人  

大尺寸螢幕的新技術

長久以來,LCD 的背光問題一直困擾製造業者,因此在技術突破發展下,走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革新,一種是使用可以發光的有機材料作為塗層,徹底改善對比度與明暗,另一種則是在既有的技術上,朝背光源微小化發展,並設計了直下式區域控光,改善漏光的問題。

材料上的革新: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簡稱OLED)

OLED 面板由日本SONY及韓國三星和LG等公司於21世紀開始量產,優點有廣視角、高對比、低耗電及可達到更暗的螢幕,他可以控制特定點位的光源開關,也才可以達到亮暗對比更高的顯示效果。OLED的缺點是在壽命上比LCD短,還有一點就是OLED調光方式,所以容易產生視覺疲勞。

OLED顯示器是與原有的LCD截然不同的技術,具有單獨的像素作為自己的背光源,因此可以獲得完美的對比度。黑色是真正的黑色,因為像素光源完全關閉。OLED 面板的黑階部分極為深邃,因為顯示純黑色時面板不發光,拉大明暗之間的對比,OLED 面板的顏色發色濃郁,視角廣不色偏,近年來等同於頂級機種的代名詞。

缺點是OLED電視不會太亮,可能不適合放在客廳或陽光充足的空間。因為使用有機材料作為發光塗層,螢幕容易殘留烙痕,使用時間久了容易會有色衰,還可能會遇到「燒屏burn-in」,即您觀看的內容會在屏幕上留下可見標記(這種情況很少見,只有在您將靜態圖像留在屏幕上數千小時時才會發生)。不過OLED 由於可視角度、反應速度、色彩、省電等各方面都優於其它面板,仍是追求頂級享受的第一選擇。

背光技術的改良

隨著製程技術的不斷進步,LED 的尺寸逐漸從毫米等級邁向了微米等級,而且持續不斷在微型化當中,Micro LED與Mini LED就是這類技術進化的代表。除此之外,早期的 LCD 多採用冷陰極螢光燈管(CCFL)作為背光光源,現在則採用更為節能環保的 LED 作為背光源,當 LCD 面板在顯示偏黑的場景時,液晶層難以完全遮蓋住背光光源,會導致黑色顯像的純度不足,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面板的原生對比規格難以提昇,為了進一步提高畫面表現,面板廠當然就只能從背光技術著手進行改良,其中之一,就是從全局的調光改為分區的控光。

什麼是區域控光?

LCD 面板會導致漏光,那麼只要在顯示黑暗的場景時,將該部位的 LED 背光關閉,這個概念,就是「區域控光」(Local Dimming)的基礎。首先將原本單一的背光模組,拆分成多個獨立可控的背光區域,就能微調控制。區域控光依照位置原理可分成採用側光式(Edge-Lit)或是直下式(Full Array)的背光模組,因為加入區域控光,能藉由點亮或熄滅部分的 LED,來達到控制畫面中明暗層次的目的,該亮的地方亮、該暗的地方暗,不過側光式背光因為 LED 光源是分佈在面板的四邊,所以能夠處理的控光區域並不十分精準,效果較差,通常是低階機種採用。

區域控光

直下式背光的區域控光技術,稱之為 FALD(Full Array Local Dimming), 每顆 LED 是採陣列式均勻排列在面板的後方,所以能夠更準確地依據畫面中物體的位置,動態調整每一個背光區域的光源強弱。不過隨著面板尺寸與解析度的提昇,FALD 也遇到問題。以 4K 面板為例,其解析度為 3840×2160,高達 830 萬個像素,假設要做到 1000 個區域的控光,那麼每一個區域依然得負責多達 8300 個像素的畫面,這將難以做到點對點的精準調光,在顯示一些明暗對比較大的畫面時,就容易出現「光暈」現象,例如黑夜中的明月,或是黑底的白字等等,看起來就像是光滲出了物體的邊緣。為了解決控光的難題,以便與 OLED 抗衡,業界提出了兩種方案,一種是 Dual Cell,另一種就是 Mini LED。其中以Mini LED較為成熟。

光源朝尺寸微小發展

Mini LED 的尺寸由於大幅縮小,因此在相同面積的面板上,能夠塞入更多的 Mini LED 晶粒,形成密集度更高的直下式背光陣列,以三星推出的 Neo QLED 量子電視為例,其所採用的量子 Mini LED,大小僅有原來 LED 的 1/40,自然能夠劃分出更細緻的獨立控光區域,畫面對比度以及光暈抑制,都更為優異。

Mini LED次毫米發光二極體

晶粒尺寸約在100 微米的LED,是目前最新的直下式背光技術。品質介於傳統LED 與新型 Micro LED 之間。較傳統的 LED 縮小 40 倍左右體積,因此更容易實現區域控光,而採用 Mini LED 所製造的 Mini LED 電視,不僅對比度高、色彩完整、色域廣、顏色更飽和,螢幕鮮豔度也更接近 OLED,而且成本也較 OLED 低 20~30%,對於想找畫質好,價格又不希望太高的人,提供一個很好的選擇。

QLED(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量子點發光二極體)

三星所創立的面板,基本上就是一種Mini LED。其本質為 VA 面板加上廣色域的背光模組,或是使用色彩最純淨的量子點光源作為背光源,革命性的實現全色域顯示,目前 QLED 面板(DCI-P3 90%~95%),色彩的表現是介於廣色域技術與 OLED 面板(DCI-P3 97%~99%)之間,但本身是 VA 面板沒有烙印問題,價格也比 OLED 面板便宜些,是中高階電視的另一項選擇,但缺點是對比度仍追不上 OLED 面板。

Micro LED微發光二極體

30µm 以下的 LED 晶粒,則稱為 Micro LED,不論是 Micro LED 或 Mini LED,本質上都是屬於一種半導體。但Micro LED因為製程技術有待革新,其良率是目前量產上的一大難題,但可以期待的是,這種原理兼具當下各種螢幕的優點,若技術突破,將可能成為未來螢幕的主流技術。

重點2面板等級越高,價格也越高,畫質排名:OLED>QLED>VA=IPS,預算與畫質大致相同。

搭載新世代 mini LED 背光的面板,其主要的訴求就是追上 OLED 的畫質,且價格更親民些,想追求高畫質,又不想太傷荷包的話,優先選擇 Mini LED 的電視。VA 與 IPS 面板則主打平價需求,因此結論是,高階畫質選擇 OLED、搭載 Mini LED 背光技術面板、QLED 等面板為主,一般需求則以 VA、IPS 等面板為主的選購。接著才是考量畫質,以符合 4K、HDR、Dolby Vision、廣色域這幾個重點來選購。

畫質是決定電視品質的關鍵:亮度、對比、色彩、銳利度與動態影像

如果不考慮價格因素,要講出一個決定電視品質好壞的決定性名詞,一般人可能會提出畫質。那麼甚麼是畫質好呢?影響消費者視覺感受(畫質)的主要因素有五個:亮度、對比、色彩、銳利度與動態影像。因此選購電視時,可以從這幾個層面客觀評估到底畫質好不好。

實際看,亮部暗部細節比一比

實際比較各品牌實際畫面的效果,是否符合需求,以看的順眼為主。為甚麼?賣場是唯一能在同時間以同一部影片讓消費者比較各款電視畫質差異的地方。每個人對於畫質總有一部分是因為主觀看法,因此即使滿手規格,最後還是應該實際看看現貨,再下決定。只不過在賣場要注意的就是所有的電視都會將亮度調亮,或是對比拉高,因為賣場是明亮的場所,亮度不夠就容易讓影片灰暗,影響心理判斷。尤其 IPS 機種因為本身對比低,整機出廠設定時都會調亮以補足對比不足。

先確認賣場展示是否使用「賣場模式」,如果可能,請服務人員調整成一般家裡的「家用模式」後,再進行比較。VA 與 IPS 機種則可以利用相同場景做一比較,可分別觀察亮部與暗部的細節,再比較顏色的差異,一般來說 VA 面板在暗部與亮部場景的細節表現會比 IPS 面板多,對常玩遊戲或是看電影的需求來說會是比較好的選擇。不過同時也要注意視角問題,IPS通常標榜的是可視角度更大,因此需要依照使用者的需要來評估。

重點3:實際看順眼,家用模式作比較,螢幕夠黑,亮度夠亮

4K HDR是重中之重

HDR 有幾個主要標準:杜比視界Dolby Vision、HDR10和HDR10+。這些技術規格都在做類似的功能:增強圖像最亮和最暗部分之間的差異。HDR10 幾乎在每台現代電視上都具備,是最基本的標準。HDR10+也稱為HDR10 Plus,是由三星和亞馬遜視頻於 2017 年 4 月 20 日發布,電視可以逐幀或逐場景調整亮度和顏色,獲得比標準 HDR10 電視更接近導演視覺的結果。

所謂的對比是指最亮白色和最暗黑色間的亮度差,對比越高,影像就越逼真,細節就越清楚。一般電視都有SDR(Standard Dynamic Range,標準動態範圍)規格,市面上電視亮度最少也都能達到 250 nits。而 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動態範圍)規格亮度可達1000 nits,一般規格 HDR 電視的亮度大多在 400~600 nits 之間;市面上的電視大多標示動態對比,而靜態對比度為面板原生的對比度,越高的靜態對比為選購優先,這是因為高對比度對於畫面的清晰度、細節表現、灰階層次都很有幫助。

與HDR10+相似的技術是Dolby Vision。Dolby Vision為電視提供高動態範圍和寬色域技術,不僅可觀看到更為明亮的亮部細節、顏色更深且極為精細的黑色以及當前電視無法顯示的數百萬種色彩,所採用的高逼真度圖像更可讓您感受到具有震撼力的視覺效果。最新的 Dolby Vision IQ 技術,則是電視可以依據當時的環境光暗,自動調節適當的 Dolby Vision HDR 效果,類似以往電視經常配備的環境光感應器的新應用。

HDR10+ 電影部分,目前台灣有售的大抵為環球、華納與福斯出品的電影。像是《寡婦》、《異形》、《波西米亞狂想曲》、《壞事大飯店》等等。串流部分支援性最高的就是 Amazon Prime Video ,預計全線 HDR 影集均會換上 HDR10+ 格式。

Dolby Vision 的支援片單選擇性較多,《不可能的任務》系列、《駭客任務》系列、《辛德勒的名單》、《黑豹》、《登月先鋒》、《殺手保鑣》、《一級玩家》、《正義聯盟》等等。而在串流部分, Netflix 的 HDR 格式全部為 Dolby Vision, Apple TV 能購買的 4K 內容中也有一部分支援 Dolby Vision。

Dolby Vision 及 HDR10+ 規格比較

HDR 格式Dolby VisionHDR10+
支援廠商LG、SONY、Panasonic 電視主要支援Samsung 大力推動
最高支援亮度10,000 nits最高支援亮度
支援解析度2K/4K/8K2K/4K/8K
色深12 bit10 ~16 bit
色域空間Rec.2020Rec.2020
動態範圍運算動態 HDR(Frame-by-frame)動態 HDR(Frame-by-frame)

重點4:搭載HDR讓畫質更升級,有Dolby Vision會更佳

廣色域是畫質的重要影響因素

色域(gamut)是用來表示人眼在輸出設備上看到顏色的範圍,當色域比較大時,我們能看到更多的顏色。隨著液晶面板背光技術的進步,電視的色彩再現能力更加優異,目前廣泛使用的背光源技術為藍光LED搭配RG螢光粉,能凸顯分別代表長、中、短波長的RGB光譜分布,使各頻帶的能量更集中,提高顏色的純度讓色域往外擴張,而這樣的技術稱為廣色域(wide color gamut,WCG)。

面板會分一般色域:NTSC 68~72% 跟廣色域:NTSC 80%~85% 的面板及高色域:DCI-P3 94~99% 的面板,而一般色域通常不會做標示,支援廣色域的面板,通常都會在消費廣告看的到,若對畫質要求較高,支援廣色域是必備的條件之一。

重點5:廣色域能擁有更好的畫質

GPU與記憶體能提升畫質與流暢度

畫質是先天上的體質,但電視是用來實際播放各種影片,因此好的畫質面板也需要流暢的影片播放才能相得益彰,因此本文認為務必要考慮電視內建的晶片解碼、記憶體等是否能夠流暢播放,以免畫面卡頓,再好的畫質也無用武之地。

由於大尺寸電視播放4k影音需要各式解碼,因此在解碼晶片、記憶體的搭配上,應該要注意是否順暢。GPU 晶片負責影像解碼、處理與輸出,設計良好的晶片可以得到更佳影像輸出細節和生動的色彩。知名電視大廠通常會致力開發自家的畫質晶片技術,例如索尼X1圖像處理晶片旗艦版、三星量子點8K處理器晶片、海信的SOC級畫質晶片Hi-ViewPro、LG推出的α9 AI晶片。這些晶片強大的技術能夠帶來畫面的全面提升。在挑選時除了以知名品牌為主,此外也可到現場體驗同一影片下的表現。

電視記憶體主要分為兩部分,執行記憶體(RAM)以及本地快閃記憶體(ROM)。執行記憶體就是日常開啟軟體和系統執行所需要的運算空間,執行記憶體的大小會直接影響我們日常使用的流暢性,如果記憶體過小,我們日常使用的時候就會出現明顯的卡頓,甚至會出現宕機的情況,所以執行記憶體最好要大一些。以目前執行andriod系統來看,至少2G為基本配備,避開1G的機種,以免日後操作出現各種延遲問題。本地儲存的話,目前最低的電視配置是8G儲存,但8G的儲存其實扣掉平台所用後,剩下不多空間,因此建議至少選擇16G的本地儲存。

重點6:2G/16G是基準,實際挑選時要確認影像播放流暢度

分區調光提升畫質與對比,成為中階機種的標配

由於 LED 電視本身面板並不發光,需要靠 LED 燈泡模組進行發光,背光會影響觀看時的對比度與亮度表現。側光式照明(Edge lighting)通常用於低端電視,或者需要比直接照明和局部調光的電視更薄的電視。它透過屏幕周圍的一圈燈光,用於照亮顯示屏。直下式電視(Direct-lit)在顯示器後面有背光,通常比側光式edge-lit電視更亮。不過實際上,畫質與對比的優劣,在於是否具備「分區調光」。沒有「分區控制」的直下式背光,就只是單純把 LED 燈泡放在電視背板,絲毫沒有調控能力,那比側光式電視還不如。

分區調光是越來越常在中檔電視上看到的技術,電視背面的多個 LED 可以根據需要協調點亮或不點亮屏幕的較小部分。支援分區調光的面板,其背光機種 LED 是分布在面板的正後方,控光會較明顯,會有較高的對比度及更多明暗部細節。沒有區域調光的面板,會因為無法精準控光,例如在顯示月光的畫面時,因為明暗畫面交接處無法精準顯示,會產生光暈,而分區調光可以得到較好的畫面品質,逐漸成為中高端電視的標配,普通 LED 顆粒較大,無法做到精細調光而 Mini LED 因為顆粒較小,有更多的背光分區,可以實現更精細的調光,尤其適合 HDR 的動態畫面呈現,達到低延時、不閃爍的區域調光、實現全域色彩還原,因此透過分區數+控光能力強可以媲美 OLED 畫質。

重點7:分區調光可以得到較好的畫面品質

智慧聯網電視滿足遊戲、跨國追劇多元娛樂需求

聯網電視的發展成熟,日益取代當初一般電視+電視盒子的組合方式,以目前發展的方向來看,智慧聯網功能已經成為主流規格與功能,尤其是觀眾對於多元化影音、甚至是遊戲的需求,更需要透過智慧聯網平台整合來達成便利、多元一體的娛樂需要。

平台選擇相容性是重點

聯網電視的選擇主要看電視安裝支援的平台,平台內容越豐富、支援的 APP 越多,使用上會更便利。目前智慧電視有幾大作業系統,最常聽到的是 Google 的Android TV,其餘主要是基於 Linux開發的系統;而韓系的三星以及 LG 也各有開發自己的作業系統 Tizen 及 WebOS。VIDDA則是大陸海信開發的平台。幾個系統的關鍵特色,簡要說明如下:

Android TV : Android TV 是目前標準化的智慧電視平台,各家廠商間仍然存在著些微的差異性,版面依照 APP 來做排列,支援 Google Play、Play 電影、遊戲、各大影音平台,內建 Chromecast 以及 Google 語音助理等功能,使用的電視品牌如:BenQ、SONY、奇美、Philips、TCL..等

Google TV:Google 新版的 Google TV,是既有 Android TV 的升級版,Google TV 是以 Android 11 為基礎,與目前多數 Android TV 是以 Android 10.0 為設計基礎有些不同,不過底層的作業系統都是以 Android 為主,因此 Google TV 可以想像成新改版的 UI 介面,與新版的 Android 系統,增加更人性化的功能,改善用戶使用體驗,各大品牌如 BenQ、SONY、TCL、小米、Philips 等,預期會跟進搭推出搭載 Google TV 作業系統的機種。

webOSwebOS 平台是基於Linux系統,由 LG 所發展的智慧電視平台,平台的特色是畫面下方的 APP 滑動選單,能夠一邊繼續觀賞,一邊做選擇,由於操作方便直覺,頗受好評,支援 LG content 下載、以及語音搜尋等操作,手機鏡像及 AirPlay 等功能。

Tizen:Tizen 是Linux系統,由 Samsung 所發展的智慧電視平台,原先是專為手機所發展,後來整合到智慧電視,操作介面則是透過 APP 浮動選單操作,對於Samsung的手機相容性較高,同時也支援 Apple TV 及 AirPlay 功能,市集也支援眾多的播放程式。

Firefox:Firefox基於Linux系統,主要是由 Panasonic 推廣的智慧電視平台,近幾年更新內容的程度較低,缺點是平台不支援語音輸入,App 擴充程度較低。

VIDAA : VIDAA Smart OS 是基於 Linux 內核,由中國大陸海信開發的智慧電視操作系統和內容平台,主要簡化智慧電視用戶介面,可以上網並安裝各種娛樂享受的應用程式,例如:Netflix/YouTube/Prime video/Disney+ etc…。目前主要是海信開發的電視採用。

平台 安卓平台 Linux 平台
作業系統 Android TV
(Google TV)
Tizen OS/
web OS
Firefox OS VIDAA OS
智慧電視介面 簡潔易上手 簡單易用 複雜 簡單易用
系統效能
開機速度 一般
網頁瀏覽
遙控器 普通
內容共享 Chromecast Miracast Miracast Miracast
在地化 App 數量 數千/Google Play Store 數十個
語音互動或語音控制 Google 語音助理 Google 語音助理/Alexa 語音控制
Google Home 整合

重點8:智慧聯網以最常見的平台優先,首推Android TV或Google TV

語音控制增加操作便利性

語音控制系統常見的有 Amazon Alexa、Google Assistant。以台灣來說,Google Assistant 實用性比較高,Alexa 在台灣尚未支援中文,語音控制支援的範圍為常見的功能搜尋:如今天天氣如何、我要看怪奇物語、開啟 Netlfix等語音助理的功能。

設備方面,台灣常見有Apple HomeKit、Google Home、米家等,各有其支援的裝置。若是小米的愛好者,則會發現米家同系列的產品支援度最好,Apple HomeKit 主要使用者偏向於 iOS 裝置,以 Google 為主的 Google Home 則是支援最廣的智慧家庭平台。

重點9:語音控制與智能家居設備相容應考慮相容性

聲光合理搭配,輸出輸入同樣重要

影像模式彰顯廠商的微調優化功夫

一般電視都會針對不同的使用模式提供方便的設定,其中影像模式如:清晰、標準、Eco、劇院、運動、遊戲、HDR、isf 專業模式,常看球賽的話,就可以將影像模式調整為運動模式。每個品牌可能都會針對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細部調整,例如:「遊戲模式」可能是關閉電視處理器處理影像的環節,直接無加工地顯示輸入訊號,因此可以降低畫面輸出的延遲。

重點10:影像模式能快速讓影像契合需求情境

不要忽略聲音效果

以往電視螢幕最弱的環節就是聲音。有些電視甚至將音箱設計在背面,遇到電視牆的反射,往往出現奇怪的回音。有些電視配備的喇叭可能不盡理想,導致聲音效果平平,減少了觀影的效果。

好的品牌在電視喇叭與聲音的投資與設計,能大幅提升電視的附加價值。在聲音層面需要注意的有三:

  • 喇叭聲道數與輸出功率:喇叭是 2.0 或是有搭配重低音的 2.1 聲道,重視劇院效果,重低音的輸出就比較重要;輸出功率一般來說越高越好,但不是絕對,還是要看喇叭單體的組成,並實際試聽看看。
  • 支援環繞的技術:環繞技術的音效功能可以將原本 2.0 的喇叭,輸出成環繞音效的效果,在槍林彈雨的場景中,體驗子彈呼嘯而過的效果,常見的音效技術如 True Sound 音效、Dolby Digital Plus(5.1 聲道、DTS Virtual:X 以及最新的 Dolby Atmos 杜比全景聲等音響效果,有搭載這些技術的電視,觀賞效果會更突出。
  • 音效情境:就像各種影像情境模式,電視都會內建幾項特定的效果,如:標準、劇院、運動、音樂廳、音樂、演說、深夜、使用者模式,搭配使用情境來觀看,效果會更佳。一般而言,電視業者會針對使用情境來調整低音、中頻、高音的部分,幫助頻率之間的平衡、增加樂器的張力、幫助樂器的清晰度與分離。進階的音效模式如 DTS:Virtual X 或是 Dolby Atoms 音效則是可提供更細膩的音質表現、聲音來自四面八方的環繞感以及震撼的立體音效,不過這需要喇叭的搭配。

近年來有些電視品牌會與知名的揚聲器品牌合作,例如:Philips與B & W合作推出聯名的電視喇叭組合:PHILIPS飛利浦 65吋 4K 安卓聯網OLED液晶顯示器 65OLED934 (無附視訊盒),不僅在畫面上達到一定水準,對聲音的講究與軟、硬體調校讓一般使用者能同時享受視聽雙重效果。

重點11:聲音模式,完美視聽搭配的延伸優點

不可忽視的輸入與輸出

負責聲音的輸出端子,例如:數位音源 SPDIF、數位同軸 COAXIAL、類比音訊輸出端子 Line out、耳機 Headphone Jack、及 HDMI 對 ARC/eARC(音訊回傳通道)的支援度,可依外接音響設備支援的端子做選擇。

負責影像的輸入端子:對於擁有較多娛樂設備的玩家,選擇足夠的影像輸入端子顯得相當重要,其中又必須注意支援 HDMI 2.0/2.1 有幾組,永遠保留更多的 HDMI 2.0/2.1 接口,對未來才能擁有更多的擴充性。大多數電視都配備三個 HDMI 輸入、一個用於音頻的光纖輸出以及某種形式的內置互聯網連接。

選擇時,至少樣具有一個 HDMI 2.1 端口和一個 ARC(音頻回傳通道)HDMI 端口的電視;後者可讓您輕鬆連接現代Soundbar和擴大機。HDMI 2.1 支持 4K 解析度的超低延遲視頻流,是被廣泛採用的最新 HDMI 標準。這些都是選購時應該要注意的細節。

重點12: HDMI 2.1與ARC是更好的選擇

遊戲迷應該要注意的重點

三個與遊戲相關的支援

  • HDMI 2.1:HDMI 支援動態元數據,代表著可支援最新 HDR 技術,HDR10+ 與 Dolby Vision,最高傳輸頻寬來到 48Gbps,可支援 4K 原生 120Hz;8K 原生支援至 60Hz,代表想要讓 PS5/XBOX Series X 發揮完整功能,其第一要件就是 HDMI 2.1 的支援。
  • VRR(Variable Refresh Rate)可變更新率:假設 PS5 的畫面輸出幀率(Frame rate)是 120 fps、而電視輸出偵率是 60 fps,這中間的輸出差異會造成畫面的斷續延遲與撕裂,而 VRR 就可以消除,畫面的斷續延遲和撕裂的現象,藉此產生更為平順的影像。
  • ALLM(Auto Low Latency Mode)自動低延遲模式:許多電視設定中,都有一個「遊戲」模式,目的就是為了適應遊戲操作的快速反應,降低自搖桿輸入指令後到畫面產生動作的延遲感,但缺點就是必須由使用者手動去切換,而 ALLM 就是省去使用者手動切換的麻煩,只要電視偵測所插入的 HDMI 2.1 裝置,全自動判斷是否要啟動低延遲模式,省下不少設定時間。

重點13:HDMI 2.1是標配,低延遲模式不可少

反應時間 VS 刷新頻率

相同60Hz 刷新頻率的電視,表示 1 秒鐘顯示 60 張畫面,每張畫面存在時間 16ms,倘若反應時間越少(1ms VS 10 ms),表示可以顯示的畫面時間愈長(15ms VS 6ms),也就是說反應速度越少,換場的速度越快,在高速移動下,低反應時間的面板會看到較少的殘影,畫面會更流暢;刷新頻率則是越高看起來越順暢,越高的刷新率表示一秒鐘內可以顯示刷新的畫面張數,越高殘影越低,120Hz 的螢幕刷新頻率看起來會比 60Hz 來的流暢許多,可以防止畫面快速移動產生的動態模糊的感覺。

Input Lag表示訊號輸入到電視,電視畫面開始對應的時間,通常看電視或是電影並不會有什麼感覺,但若是接上 PS5 或是 Xbox Series X/S、Switch 等電視遊樂器,只要是 Input lag 超過 100ms 你都可以感覺得出來,理想的 Input lag 應該在 40ms 以下。

重點14:反應時間少,刷新頻率高,越低的Input Lag越好,理想應少於40ms

家中有兒童,護眼、分級更加分

藍光:藍光是指波長 380nm-495nm 之間的可見光,藍光是可見光裡能量最大的,穿透力強,可以穿過瞳孔直達視網膜中間的黃斑部,長時間接觸會產生黃斑部病變,因此選購上以低藍光功能的機種較能夠保護眼睛。

不閃屏:有區域調光的面板,會因為無法精準控光,例如在顯示月光的畫面時,因為明暗畫面交接處無法精準顯示,會產生光暈,而分區調光可以得到較好的畫面品質,逐漸成為中高端電視的標配,普通 LED 顆粒:一般採用 PWM 背光技術的電視,當背光低於 100%,PWM 會造成背光快速的開與關,形成屏閃的現象,一秒鐘約可達 250 次的閃爍,看久了會造成眼睛的不適,而mini LED因為高分區背光的調控,只能使用 PWM 架構,但只要 PWM 的頻率能達到 960Hz,就能趨近不閃頻的作用;DC 調光採用直流調整的方式可讓背光穩定的發光,即為不閃屏,有不閃屏技術的電視可以有效減緩長時間觀看電視螢幕的疲勞,有沒有不閃屏,用下來效果真的非常有感。

重點15:藍光與不閃屏是基本護眼功能

發佈留言

Item added to cart.
0 items - NT$0